USR HUB微型社參- 綠建築裡的食農教育:樹合苑

deco

USR HUB微型社參- 綠建築裡的食農教育:樹合苑

2021.05.30

USR HUB微型社參-

綠建築裡的食農教育:樹合苑

 

林昭均、陳晶悅、劉騏甄撰文

樹合苑-釣蝦場綠改造

微學分課程帶領學生到校外認識綠建築,綠建築指花費最少的資源建造,產生最少的廢棄物,台灣目前綠建築的四大目標為生態(Ecology)、節能(Energy Saving)、減廢(Waste Reduction)、健康(Health),期待透過綠建築達到人造建物和自然環境的平衡。本次課程地點—樹合苑就是這樣的設計,它的前身是一處釣蝦場,團隊大量使用二手材料賦予廢棄木材新生命,搭配綠色植栽引導冷熱空氣對流,因此不須使用空調就可以保持室內溫度舒適且通風,此外還有三座生態廁所,透過乾溼分離的原理讓排泄物與稻穀、木材、微生物進行發酵,並做為肥料使用,達成友善環境與維護生態的精神。

參與者心得-更關注永續城市的內涵與意義

節錄自學生陳晶悅心得:

之前有在其他地方耳聞這間綠建築,但一直沒有機會實地探訪,很感謝有機會實地參訪直接了解這間綠建築。

走進樹合苑,這是一個開放空間,沒有冷氣但也不會感到熱氣,整體空間由數個貨櫃組成,具有強烈的空間感。講師首先介紹廁所的使用方法,這是整個樹合苑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設計,廁所是台灣第一間乾式廁所,可以說是城市中的生態廁所,節省人均每天66公升的水資源,並將糞便攪拌混合覆蓋經過約半年時間養菌造土,將排泄物再利用於養土,使貧脊的土壤重新肥沃。每人每天能省66公升這個事實我非常驚訝,也思考住家是否有同等的可行性,因為台灣的水資源其實很稀缺,若能減少消耗相信對於環境更友善,且此法還能製造許多天然營養豐富的土壤,回歸生態滋養土壤,形成永續發展的循環。其他樹合苑的設計利用樸門永續設計原則,像是雨水回收再利用、太子樓加上天井的設計以及建材使用廢鐵漂流木等二手材料,都是珍惜資源並且回收再利用之行動展現。此外,利用實際製作味增和豆花的課程,從中瞭解黃豆會增加土地肥沃程度,但台灣非基改黃豆自給率僅5%,其他黃豆皆從美國或是巴西藉由海運來台販售,台灣與進口黃豆的差異最大的是在是否經過基因改造及新鮮程度,雖然現在並未證實基改食物會造成人體損傷,但機改黃豆的種植過程噴灑許多除草劑,這樣的食物真的是我們想吃的嗎?這樣做土地承受得了嗎?如果我們能了解食材來源和重要性,對於食材的選擇是否能有不同的想法,並做出更好的選擇。

藉由樹合苑的環境教育及食農教育,讓我能重新檢視日常生活方式是否能將資源再利用,雖然我未必能將生態廁所建在家中,但這次活動讓我起心動念,多多思考要丟棄的物品是否能再利用,持續關注城市永續發展這個議題,積少成多相信未來一定能越來越好。

相關新聞